(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太阳成集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创造优质实验教学平台。学校在 “十二五”规划中均明确了实验中心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划建立了13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要求实验中心在培养员工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是学校认定的首批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之一,承担全校地球环境类本科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及实习教学,面向全校和社会提供实验教学和实验条件。“中心”十分重视培养员工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制定有具有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各项改革措施具体可行。为了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学校出台有完整的规范性文件与配套措施,主要包括:《太阳成集团关于成立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决定》、《太阳成集团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的意见》、《太阳成集团实验室工作条例(试行)》、《太阳成集团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暂行)》、《太阳成集团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太阳成集团本科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太阳成集团教学实验室信息收集管理制度》、《太阳成集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太阳成集团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太阳成集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暂行)》、《太阳成集团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同时,“中心”结合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制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集团和“中心”制定的各类与实验教学相关的政策及管理办法详见PDF文档,文件名:
10673_ _d_0.pdf。
(2)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地球环境类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地球环境学科的应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都与地球环境学科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密切相关,如资源、灾害、环境问题等。这也说明,现代地球环境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相互交融的“地球环境系统科学”特点。地球环境学科的发展趋势对地球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太阳成集团地球环境学科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人才培养交融的局面,各学科既有相通的学科基础(数理、计算机和测量、地图及3S技术),又有共同的学科群应用方向(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长期以来,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形成了以“地球环境系统科学”为引导的地球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和培养思路。据此,我们制定了如下的实践教学理念、定位及规划:
• 实践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太阳成集团综合性大学学科较为齐全的优势,“中心”坚持“以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先导,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实践教学理念,强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野外实习教学是室内课堂实验的延续、深入和补充,以实验和实习项目及老员工创新性科研项目为载体,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员工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努力提高老员工实践创新能力。
• “中心”实验教学定位和规划
定位:根据太阳成集团地球环境学科的学科发展需求和围绕上述实践教学理念,“中心”定位于将自身建设成为可以服务于太阳成集团、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地球环境学科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科研活动共享平台”,同时辐射于国内外。实验教学定位为以地球环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以员工为本,以课堂实验教学为基础,以野外实习教学为延续、深入和补充,以创新性科研训练为突破口,以“3S”技术为支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
规划:经过2-3年的努力,通过加强实验实习教学、实验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使“中心”师生做出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有积极推广意义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并在国内外彰显出鲜明的特色和示范作用。
(3)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为核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员工实验能力、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打通学科基础课程,创建专业模块课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一套科学的“厚基础、层次型、模块化”的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争创“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推动地球环境学科本科教育创新的新局面。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按照地球环境系统科学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层次型、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步增加综合性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选修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既强调在实验实习中验证理论,更强调在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巩固以培养员工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及时更新实验内容,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增加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保证实验项目年更新率不低于5%。
2、以大气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211专项经费建设和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为契机,以名师和著名专家学者参与实践教学为激励,全面建设地球环境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既保持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又努力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与资源共享(如计算机集群的各学科共享、地球环境学科支撑技术3S技术的共享等)。整合学校几个一级学科具有共性的综合教学实验室,建设数值模拟综合教学实验室、地球信息探测综合教学实验室、数字地球与遥感基础实验室、地理学综合实验室、地质学综合实验室、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和1个气象观测实习台及21个野外教学实习基地。保持传统的中观与宏观课程的重要基础性地位,努力追踪现代学科发展,将传统学科与现代学科有机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云南地质地理环境独特的特点,加强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创造条件,加强员工全面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地球环境学科群的名师效应和名师工作室,鼓励员工参加名师的科研项目,倡导名师承担实践教学课程特别是带领员工野外实习。
3、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动手能力、地球环境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实验课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学术交流式教学方法。对于在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项目,采取课程实习的方式在室外组织教学。开发多媒体课件并上网,使员工在课后能用课件、视频等手段反复播放实验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达到强化基本操作和安全意识的训练。
4、加大实验室开放,增加开放性实验内容:“中心”拟定了实验室开放计划,分3个方面增加实验教学的开放:一是制定了基础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如地质实验室、数字地球与遥感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环境科学基础实验室、显微镜实验室均实现了向全校师生开放;二是建立开放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预约登记制度,员工可以通过“中心”网站预约实验项目、时间、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等;三是增加本科生科技创新开放实验室数量,同时制定激励措施,扩大教师科研实验室的开放面,采取本科生科技创新立项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方法,申请进入本科生科技创新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实验室工作。
5、加强团队队伍建设,稳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按教学和学科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团队队伍建设,在力保实验团队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鼓励“中心”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进修学习,“中心”根据学校有关实验队伍培训进修的规定,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如中心主任谈树成于2008年到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学习进修,郭世昌、康国发等老师于2009年到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访问,刘蕊老师2012年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GIS实践教学培训。“中心”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中心”注重爱护和珍惜自己的名师效应,充分发挥好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段昌群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候先光教授、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张喜光教授、973首席科学家何大明教授、著名环境工程学者孙佩石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级教学名师郭世昌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中心”严格岗位考核制度,不断提高“中心”专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心每年均设立实践课教学比赛,通过奖励和研讨等形式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水平。完善聘请教授、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参与实验教学的制度,协调好实验中心与各系各专业团队资源的共享,实行专职教师力保稳定,兼职教师动态补充的制度。目前实验中心的教师总数达63人,其中专职教师29人。专职实验教师主要负责专门实验课程以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等工作;兼职实验教师主要是基础课、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和地球环境学科名师,主要负责课程内的实验、实习课程,同时也是野外综合实习的骨干教师。这样可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此外,中心规定具有高职的教师和建议名师每学年必须为本科生开设课程,并在岗位聘用中规定了兼职实验教师承担本科生实验、实习、指导本科生科研立项、毕业论文的基本工作量要求,这样就确保了高职教师都参与了实践教学。
6、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实际,延续和深化课堂实验教学:如前所述,我们已将“中心”定位于集地球环境科学室内实验和室外实习教学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地球环境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应用性)是学科的特色之一,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地球环境这个天然的野外实验室,通过加强野外实习来做好室内课堂实验的延续和深入。实践证明室外实习也是地球环境科学室内实验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野外实习,至少可以达到如下教学效果:一、可以实现书本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使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在野外得到现场验证;野外发现的地学环境现象可以找到理论思索依据;二、可以提高员工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可以提升员工对地球环境科学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构建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球环境科学思维,提高员工学习兴趣。此外,通过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习,还可以扩大太阳成集团地球环境学科师生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影响力,使员工尽早了解行业。因此,地球环境学科的实践教学必须坚持室内实验和室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方能真正提高地球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我们建立了21个校外的实习基地。其具体服务专业和地点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