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暖池驱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包括中国云南省和中南半岛所有国家。大湄公河次区域有四条跨境河流:独龙-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和元江-红河(图1)。以往的研究表明,大湄公河次区域是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在此交汇,5-10月为雨季。因此,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洪涝和干旱等环境问题的影响显著。例如,云南2009-2012年发生持续严重干旱,2015年末至2016年发生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南部的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因而更好地理解大湄公河次区域降水的时空演变将为此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图1.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地形及河流分布。
太阳成集团大气科学系研究生文大勇在导师曹杰教授的指导下,利用再分析数据及数值模式研究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成因。该工作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JCR一区,2021年IF:6.793)。
图2. (a)大湄公河次区域夏季降水的EOF1模态及(b)时间序列,(c)时间序列的功率谱。
研究发现大湄公河次区域夏季降水的主模态呈现南北反相的偶极型变化,降水时间序列存在9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同时在2001/2002年发生年代际突变(图2)。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太平洋暖池(WPWP)的海温通过Matsuno-Gill机制,激发了对流层低层的异常气旋,异常气旋相对应的异常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造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南部降水增多。与此同时,大湄公河北部出现异常下沉运动和水汽辐散,造成大湄公河北部降水减少。ECHAM6数值试验的模拟结果也证实了西太暖池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驱动作用。
文章详情:Wen Dayong, Jie Cao*, Chenxi Zhao, et al. 2021: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ummer rainfall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nd its possible caus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6: 084064. DOI: 10.1088/1748-9326/ac188b.
文章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ac188b
第一作者简介:
|
文大勇,太阳集团7237网站大气科学系2021级气象学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季风方面的研究。硕士期间在导师曹杰教授和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在大气科学领域SCI检索期刊已发表研究论文两篇。 |
Wen Dayong, Yali Yang, Jie Cao*. 2021: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early spring rainfall over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26: e2020JD033058. DOI: 10.1029/2020JD033058. (Nature Index)
Wen Dayong, Jie Cao*, Chenxi Zhao, et al. 2021: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ummer rainfall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nd its possible caus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6: 084064. DOI: 10.1088/1748-9326/ac188b. (JCR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