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扁舟,向着地球的那端起航
——记2016级地球物理学社会调查实习
太阳成集团资源环境与2016级地球物理学全体同学,于2019年7月9日至18日,在美丽的滇西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社会调查实习。实习包括理论基础学习、实验操作观摩和上机操作三个大的部分,同学们朝气蓬勃,积极向学,有不同方面的天赋与能力,在实习中都活跃地展现个人和团体的风采,显示出了地球物理工作者所独有的风范!
地震学是地球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学科,主要是利用地震波在地表以下的传播时间,结合其传播性质,讨论其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并试图反演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前地震学家们是这样打趣的说:“咱们是用地震波给地球照B超呢!”此次实习的课题方向便是天然地震学,通过识别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波形动力学性质,计算地震三要素,也就是大家平时会在地震速报微博中看到的震中位置(经纬度)、震级和深度;亦是做出震源机制解,为识别断层性质做参考。除此之外,此次实习还加深了同学们对于地震前兆观测以预测思路的理解。
在结束期末考试的第二天,同学们就马不停蹄地扎进实验室,跟着刘魁老师、黄晓霞老师学习在今后实际研究工作中会使用到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原理。同学们都专心致志地聆听老师们的讲授,认真地记录下讲授的重点。
为期两天的基础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了现代数字地震仪的原理、使用场景和基本测震原理,学习了地理经纬度不同坐标系下的换算原理和一些测量学基本知识,为后面几天到中国地震局滇西预报实验场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7月12日,由刘魁老师和李祥老师代领,至大理下关县的中国地震局滇西预报实验场(以下简称滇西场)学习,滇西场比邻洱海,风景独好,同学们觉得在这里工作也成为了一种享受。滇西场负责场区的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和短临跟踪,地震预报研究,下关水化站日常观测等日常工作,还负责宾川气枪主动源探测基地的实验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规模。滇西场的老师们非常的热情和主动,其中也有同门师兄师姐,悉心为同学们讲解他们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实际地震学工作中使用的分析方法。还带领同学们参观野外测震台站基本架设所使用的宽频带、短周期仪器,讲解仪器组成、架构方法和工作情况,同学们耐心地听取老师的讲解,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杨军主任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滇西场的科普展厅,这个展厅是对公众开放的,云南省本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省,该展厅对于民众地震知识普及是起着重要作用的。由杨主任引导,为我们展示了厅内的一些科普所用的设备,进行一些简单的演示,比如P波与S波传播与振动情况,寓教于乐,气氛轻松融洽,同学们通过展牌也学习到了关于云南省内断裂带情况,学科发展与进步等等各方面的知识。
老师带我们到他们平时工作的地方上机实验,我想,同学们最大的收获也是在于切切实实地到地震台,接触了真实的地震速报工作,这也是同学们首次接触到这样的工作,能够自己挑选震相,给地震定级定位定深度,逐渐熟练之后,仿佛自己是富有经验的“老手”,实验室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开始比拼谁的残差更小,更符合实际,在比拼中成长。
滇西地震实验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下关水化站的日常监测工作,杨老师和李老师分别负责泉水中的水汞和水氡的含量监测。这些本不该属于泉水的重金属成分,时常意味着我们地壳正在悄然变化,这为我们的地震预测工作添砖加瓦。两位老师带我们到每日工作的实验室参观,并细心地演示了测定泉水中水汞、水氡含量的实验过程,这是同学们在员工未曾学过的知识,大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激动、兴奋和热情,一窝蜂地围到了老师身边去。
在大理的七天学习,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知识,同学们还去到大理洱海科普教育中心,了解了当地的水文情况,又恰逢艺术展,感受了当地极具特色的人文风采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馆外留下了俏皮的合影。
地球物理的魅力就在于,以微见甚,以简知繁,用最简单的方法,创造了看似最不可能的奇迹。即便如此,这个学科仍有许多还未攻克的难题,这些个载着梦想的一叶叶扁舟,正在从岸边起航,向着地球的那端进发。
撰稿人:2016级地球物理学陶柳蓉